十月秋风起,蟹脚正痒时。在常熟市辛庄镇北,元和塘东岸,一片水网密布、烟波浩渺的圩田湿地静静铺展——这里是金荡村,因盛产“金爪蟹”而得名。村内河浜棋布,潭塘穿流,水草丰茂,宛如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长卷。每当秋意渐浓,“烟波潭塘水,金荡十里香”的景象便如期而至,空气中仿佛都飘着一丝鲜甜的蟹香。
(资料图)
金荡村河滨棋布、潭塘穿流
这里的金爪蟹,不只是一道时令美味,更是一段流淌在舌尖上的历史。
三百多年前,清《常昭合志》便有记载:“蟹出潭塘者爪向内,名禁爪为佳品,亦名金爪。”而真正让“潭塘金爪蟹”声名远播的,是那则流传至今的“帝师问蟹”典故。相传光绪年间,帝师翁同龢向皇帝力荐家乡常熟大蟹,钦差奉命采办。不料途中连日大雨,活蟹损毁大半,导致进贡之蟹价昂如金。皇帝疑其贪墨,欲治罪钦差。翁同龢急中生智,以“夏雨隔丘田,牛背湿半边”之谚巧妙辩解,道出“昆山日炎炎,常熟雨涟涟”的江南天时,终使冤案平息。自此,“帝师问蟹”传为佳话,潭塘金爪蟹也因这一桩“金爪蟹案”而名动天下。
历史的回响,今日仍在延续。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常熟辛庄金爪蟹”赫然在列,正式加冕“国字号”荣誉,成为对品质的权威认证。
辛庄金爪蟹入选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我从小听着‘帝师问蟹’的故事长大。”千帆生态渔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其峰感慨道。作为土生土长的辛庄人,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渔网,于2021年投身大闸蟹养殖,如今已拥有800亩生态养殖基地。他坚持“精品路线”,每亩仅投放1000只蟹苗,确保每一只金爪蟹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我们不追快钱,只求口碑。母蟹十月国庆后才发货,公蟹更要等到10月底甚至11月初,不成熟绝不上市。”他说,“诚信,是我们对消费者的承诺。”
这份坚持,换来了市场的认可。2023年,千帆生态在江苏金蟹评比中一举斩获“最佳口感奖”,其“互联网+生态园区”模式更带动周边就业,成为常熟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千帆生态在江苏金蟹评比中获“最佳口感奖”
辛庄金爪蟹的卓越品质,源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交融。地处太湖流域阳澄湖湖群,水质洁净,水底水草丰茂,蟹群爬行不沾淤泥,故而“青背白肚、金爪黄毛”。每年梅雨季,圩田积水,蟹群涌入,高强度爬行锻造出标志性的“金爪”。而周边广袤的水稻田,则为金爪蟹提供了天然饵料——螺蛳、小鱼、南瓜、玉米,丰富的动植物蛋白源让其膏黄饱满、壳净肉甜。自然的馈赠从不喧哗,它只在四季轮转里,悄悄为人类打磨出最懂时令的味道。
辛庄金爪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
科技赋能,更让传统养殖焕发新生。智能化管理、无人机投喂、尾水净化系统、质量追溯体系……辛庄镇以高标准池塘生态养殖模式,打造苏州市级现代渔业产业园。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产教研融合”,科学育苗、生态养殖,确保每一只金爪蟹都经得起检验。检测数据显示,辛庄金爪蟹蛋白质含量高达16.7g/100g,富含钾、天冬氨酸、丙氨酸等营养成分,是名副其实的健康佳品。
时间会淘去浮名,却会留下味道。金爪蟹的故事,就是江南最持久的慢火人生。从“帝师问蟹”的典故,到“全国名特优新”的金字招牌;从父辈手中的竹篓,到今日的生态产业园——辛庄金爪蟹,承载的不只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一代代养殖者的匠心与坚守。
“帝师问蟹”在民间广为流传
金秋时节,持螯赏菊,何不寻味金荡,来一场与历史和自然的“蟹”逅?
见习记者 赵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视频 赵旭(部分画面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