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坚持保护第一,适度合理利用,科学生态修复的原则,不断提升西溪湿地数字化保护管理能力,推动湿地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科学生态修复,保护提升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努力提升西溪湿地生态质量。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生态补水、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治理等三大项目,目前西溪湿地水质总体已达Ⅲ类、核心区域Ⅱ类的标准。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开展朱鹮回归试验研究,带动全省珍稀濒危鸟类野外种群重建工作,每年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与2005年相比,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二是整合数据资源,强化生态管护能力水平数字化。一方面,整合分散在省、市两级林业、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中的监测设施、数据,优化提升西溪湿地生态信息展示平台,形成气象、环境空气质量、水质等实时展示和科普研学系统,进一步丰富了西溪湿地数字化保护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谋划西溪湿地数字化应用场景体系建设,建成一网统管数字驾驶舱、生态信息数据仓以及各类应用场景,进一步汇聚西溪湿地生态全量信息,提高生态保护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三是全力保护好原生态,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一方面,强化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理依法保护。以西溪湿地条例修订和总体规划修编为载体,从顶层设计上谋划西溪湿地保护、利用、管理的刚性要求和发展思路,在法律和规划的层面上予以落实,与《湿地保护法》实现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探索保护利用新模式。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将西溪湿地及其周边组团打造出美丽风景线、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的建设、保护、管理等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目前,西溪湿地免费开放区面积已扩大至西溪总面积的56%,让西溪湿地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下一阶段,浙江省将以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为目标,着眼长远,结合实际,尝试利用社会力量共建、共护、共享湿地生态文化保护成果,为全省湿地的科学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