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假期即将过半,在剩余的假期里为孩子安排一场植物发现之旅一定是不错的选择。去热带雨林河谷寻找植物界“即将消失的美丽”,近距离观察食虫植物的捕虫技巧,在沙漠中寻找盛开的玫瑰花和生石花。快跟随志愿者讲师的讲解,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温室里移步换景,感受热带雨林的独特风情。

探险热带雨林河谷——

近距离观察食虫植物“捕猎”

“哇!我们走进热带雨林了!”进入热带雨林温室,小朋友被几乎完美复刻的河谷雨林置景所震撼。据工作人员介绍,河谷雨林区结合雨林温室长约150米的河道洞穴、空中栈道和假山景观,与室外人工湿地、园区水系浑然一体 ,形成郁闭幽深的雨林河道空间特征,成为穿越温室水体的精彩片段。该区科学配置水生植物、近水植物、热带蕨类植物、藤蔓植物、岩生植物以及一些造型奇特飘逸的景观树种,布展了千屈菜、菖蒲、香蒲、芦苇等亲水植物和藤蔓植物、岩生花卉,共同营造出热带雨林河谷郁闭幽深的立体景观,形成了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带给游人仿佛置身河谷雨林的探险体验。

最吸引小朋友目光的莫过于食虫植物。在热带雨林温室中,展出了包含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瓶子草等主要类群的食虫植物。那么,这些食虫植物是如何捕猎昆虫的呢?

以猪笼草为例,它的每一片叶片都能长出一个“小马桶”,这就是它的捕虫笼。这种捕虫笼结构很复杂,一般分为笼身和笼盖两大部分。猪笼草就是用笼子的颜色和气味吸引昆虫,笼盖的下方通常有一些油脂状的蜜汁,这就是它给昆虫的“福利”。贪吃的昆虫通常踩在笼唇上吸食,一旦掉入长长的笼体就难以逃脱,底部有消化液池,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在昆虫还未“断气”的时候,酶就开始分解它的身体,最终成为猪笼草的食物。

在热带雨林温室中,小朋友们可以找到一棵神奇的洞天树。洞天树是奇特的空心树,由榕树树根形成网格架一样的“茎”,“茎”内原有乔木死亡腐烂,留下的“空心”可容纳1人,透过中空树干和树孔向上看,别有洞天,故得名“洞天树”。据介绍,这可能是源于细叶榕的种子落在一棵大树树干的顶端,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小苗逐渐长大,经年累月,在热带雨林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其细小的气生根沿着支撑自己的树干向下生长,逐渐伸展到地面,到达地面后这些气生根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后快速长粗长壮,并给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植株沿着攀附的树干长成强大的网状根系牢牢地将大树包裹缠绕。若干年后,因生存空间受限和营养不良,大树逐渐枯死,并慢慢腐烂消失殆尽。细叶榕则取而代之成为一株独立的参天大树,最后形成由榕树网状根组成的空心树身。

探寻沙漠中的艳丽——

独特的沙漠玫瑰和生石花

在沙漠温室中,我们可以看到比一层楼还要高的仙人掌,还能看到在沙漠中开出的玫瑰花——沙漠玫瑰。沙漠玫瑰与这个季节盛花的紫蝉、黄蝉有某种神似,都没有香味,柱头藏在花冠筒底部。沙漠玫瑰是近年引种栽培的观赏植物,充满独特的魅力。这种植物植株矮小,常用作盆景,栽植时可将部分根茎露出土面,使其虬曲多姿,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沙漠玫瑰喜干旱怕积水,盆土要求疏松肥沃以及具有一定的颗粒性和良好的排水透气性。

生石花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花,其外貌看起来有点像我们平常经常接触到的多肉植物。据介绍,生石花为番杏科生石花属所有种类的泛称,约80种,原产南非和纳米比亚干旱地区。植株形状、大小、色泽都类似于荒漠中的小石头,故名“生石花”。植株主体为两片多汁肥厚的叶片,春季老叶枯萎后长出一对新叶,晚春或初夏进入休眠期。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从对生叶的缝隙中开出黄、白、红、粉、紫等各色花朵。花午后开放,傍晚闭合,次日又开,单朵花可开4~6天。开花时几乎盖住整个植株,非常娇美。花谢后结出果实,可收获非常细小的种子。

为让游客有更佳的游览体验,植物园提供志愿者免费讲解服务。游客可于相应时间在正门(北门)入口及温室群景区入口集合出发,每场讲解时长约1.5小时。

观赏珍稀濒危植物——

未开放区植物首次对外展示

植物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了强大的生命支持。没有植物,生命将难以为继。但部分植物已经变得越来越稀少,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保护它们,更是要从认识它们开始。

据悉,华南国家植物园目前迁地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国庆期间,在热带雨林温室特别展出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的13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包括叶奇花美的虎颜花、“止血卫士”金毛狗、“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陆上荷花”夏蜡梅、“飞檐走壁”丹霞梧桐等。这些平时保育在未开放区——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的植物首次对外展示,向公众讲述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珍稀濒危植物拯救、保护、野外回归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认识、观察珍稀濒危植物。

推荐内容